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成长的考验。

想起清华大学的一些布局和一些人们不那么在意的事情,我竟然想起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贫嘴张大民幸福吗?我不觉得。我觉得他比较难得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仍旧能够尽力去安排好自己人生的豁达。

随着这种豁达的出现,我看到的是他对很多事情的无奈和生活环境的逼仄。是的,张大民的生活,没有任何意外的,因为太多的需要接踵而来,他们的生活出现了太多太多的无奈。这些无奈,用安贫乐道的思想来夸赞,似乎可以,但在更多的层面上,还是能看出百姓在日常生活的窘困。

这种窘困,在孔子的时候就已经在行政思想里提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有较多的百姓,所谓“庶之”。但仅仅只有大量的民众,是不行的,需要“富之”。在富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教育跟上,这个国家也是难以长期稳定发展的,因此,需要“教之”。庶、富、教逐渐作用于百姓,渐渐就能让百姓拥有比较好的思维。

我们家,从爷爷奶奶两个人,从外公外婆两个人,渐渐发展成为几十人乃至百余人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正好是在“庶”“富”“教”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向前,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在向前,不断成长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从家族的角度来看。

如果仅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在他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早期都得到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后期能够不断学习成长的,只有我的外公在坚持,即使再忙再累,在他能够休息的时候,他还是会捧着书本来读,想方设法地提升进步。我的奶奶,即使在小时候已经训练出了极强的心算的能力,但在后期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很是可惜。我妈在她的人生后半段,曾经努力学习普通话,以便与我们的生活渐渐接轨,但她的成长也只是限于普通话,并没有在思维和认知上更加提升。

我的幸运也就在于,尽管没有多少人提醒我,但我还是在不断思考着,不断想办法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提升,以便实现通过各种现象看到本质。

在以前,我的思维认知不够,所以,我很难认识到,原来,人的思维也是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来支持的。当我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些社会上人们极其渴望拥有的东西,在他们那里随便放置,当我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看到很大的空间静静展示着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有影响力的事物,我此前一直觉得,这些地方是需要充分用起来才好的。但是,当我的思维逐渐打开之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